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贮水行墨——文房用具鉴赏之水丞(二)
作者:
辽宁省文博产业发展交流中心
来源:
辽宁省文博产业发展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
2020-05-09 16:06
【摘要】:
贮水行墨——文房用具鉴赏之水丞(二)

《题陈氏所藏著色山水图》
【元】贡奎
独卧晓慵起,梦中千万山。
推窗烟云满,一笑咫尺间。
袅袅美人妆,金碧粲笄鬟。
素波净如镜,绿苹点溪湾。
美哉笔墨工,貌此意度闲。
孤禽立圆沙,渔舟远来还。
我方厌阛市,坐对忘朝餐。
安得林下扉,深居长掩关。
《藏盂小志》中写道:"试叩问之,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缣素耶?"
砚为石,石可炼金银,故砚为"金";
纸以草木为原料,可属"木";
墨乃松烟熏制,属于火;
笔之毫来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属"土"。
唯"四宝"缺水,若以盂为水,则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故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
—清仿小海螺式水丞—


沈阳故宫博物馆藏
此件水丞为仿海螺式造型,头部呈螺旋状尖体,螺里部为螺旋状中空,胎体轻薄,釉色光润;器物口沿部、螺里部为肉色地,类似海螺口里胎质;其头部、背部外壳制成竖状条纹褶皱,上施铁灰色酱釉,并制有贝壳光泽;为作为水丞实际使用,在器底螺背上制有三个灰白色乳足,其外形类似依附于螺体的小贝壳。全器造型栩栩如生,色泽逼真,与真实海螺相差无几,因而成为文人雅士书房案头的清供赏玩之物。
—清粉青釉莲式水丞—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外形为莲蓬、荷叶造型,将水丞、笔洗两件文房用具化身为文人喜欢的莲荷,巧妙地把实用器与艺术品合二为一。水丞由横置的六角形莲蓬头制成,表面制有7个乳钉状凸点,用来象征成熟的莲子,上部开有圆口,空腹用于盛水;其侧有两片叠加的荷叶,一为椭圆形全叶,一为露出一半的月牙形叶,均可用作笔洗。全器施以粉青釉,以淡绿色为主,釉质莹润,色彩柔和。器底有多处支烧点。水丞为古代文具之一,三国、两晋时多作兔形,唐、五代时有呈瓜棱形的,少数有盖;明、清时期继续烧制,以景德镇窑制品为最佳。这件乾隆朝所制水丞造型活泼,是清中期清宫文房用品中的成功制品。
—清窑变小水盂—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水盂较小,圆口无颈,外表近于圆球形,圆腹占据全部器身,底为内圈足,圈足低矮,底与足均露胎,胎质粗糙。全器为窑变釉所制,口部为浅米色釉,器身为暗红色釉,腹下部夹杂丝丝缕缕鲜红之彩;盂腹上部及一侧红釉表面扬扬洒洒散布有淡蓝色的星点与条纹,似雪花飞舞,又如春雨濛濛。文人雅士伏案挥翰,有此精巧灵秀佳器相伴,定当笔墨痛快,心满意足。
—白玻璃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7厘米,口径2.8厘米
水丞由透明白玻璃吹制而成,圆形平底,下阔上敛,小口有盖。腹外切磨出8个平面,似莲瓣围绕一周。盖的表面切磨成六角形连锁纹。器底阴文篆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清宫造办处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设立玻璃厂,融中国传统与欧洲技术之长,制造出了许多新品种,然而传世者极少。此水丞即出自宫廷的玻璃厂,其运用了西方切磨宝石的技法,质地纯净透亮,造型端庄,装饰新颖,是研究清代早期玻璃工艺的珍贵资料。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
高6.4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3.5厘米
水丞敛口,器身圆鼓,圈足,外底刻行书“官”字款,胎体轻薄,细腻坚致,通体内外施白釉。
“官”字款为刻划款,书体有行、楷、草数种,以行书为多,主要见于晚唐至北宋时的白瓷上。此类器越窑、耀州窑、邢窑和定窑遗址均有出土。瓷器上的“官”应是“官样”之意,即是一种押记,表明是官府订烧之意。
—蓝套绿玻璃螭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高3.9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2.9厘米
清宫旧藏
水丞圆形,收口,鼓腹,圈足。器身以海蓝色玻璃为胎体,以浅绿色玻璃作装饰。器表阳起双螭纹,首尾相连,口沿及足底各饰弦纹一周。外底镌单方栏,内双竖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常规套色玻璃器以白色为胎体,然后套各种颜色的玻璃进行装饰。此水丞突破常规,以深色套浅色,取得了新鲜活泼的视觉效果。水丞上螭纹虽小,但灵动矫健,为浮雕玻璃器的精湛之作。
—青玉三羊双池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高4.8厘米
口径分别为3.5-6.5厘米和2.6-5.9厘米
底长19.4厘米
水丞青玉质,两水池前后相连,椭圆形口,方唇,平底。池肩部琢刻谷纹,凸雕的3只羊伏于池侧,前后顾盼,相互呼应,妙趣横生,寓意“三阳开泰”。
水丞属文房用具,可贮水,以备研墨、洗笔之用。
—青玉双龙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高6.9厘米,长13.1厘米,宽11.7厘米
口径4.1厘米
清宫旧藏
水丞青玉质,圆形,口内空。器腹外浮雕云纹和双龙戏珠,二龙首皆伏于器口外沿。器外底阴刻隶书乾隆御制诗一首:
攻肖周人雅,形摹韩氏辞。云疑旉叆叇,龙亦作之而。
抚手欲生润,澄怀足养怡。还如应真钵,祝可现莲蕤。
款署:乾隆甲子仲春,御题。后附阴刻篆书“古香”、阳刻篆书“太朴”二闲章。
此水丞为宫中书案上专用以盛水的器皿,因研墨用水量小,故器体也小巧玲珑。水丞的玉质纯净光润,云龙的雕琢生动传神,皆与盈盈水意相应合。
—竹雕蟠松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高4.7厘米,口径最大3厘米
水丞以竹根雕成松干局部,小口窄长,如一处裂罅般。镂雕枝叶三丛,布排于口两侧,高低错落,亦起到耳的作用,便于水丞的拿取。下部似未经修饰,凸凹自然,竹根本身的纹理与上部浮雕的松鳞融合无间,极具装饰意味。此器设计巧妙得体,令人爱不释手。
—竹雕松树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通高7.2厘米,口径最大1.9厘米
水丞截取竹根雕为松干式,略呈椭圆柱体,筒身不规则地随形起伏,平底,微内凹。口部较小,口边阴刻及去地浮雕水纹,使其似树桩内积水而形成,引人遐思。器身一面镂雕松树枝叶屈曲伸展,遮覆于口沿,设计颇精巧。针叶及皮片的雕刻纤毫毕现,富于质感。另一面则保留竹根天然形态,稍加打磨,与雕刻面恰成对比。此器配木座一具。
—白瓷三足水盂—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
该器呈瓜棱形,内外施釉,内盛水用以注水于砚。唐代白瓷水盂很多,初唐多作敛口平底形,盛唐时出现直口四足形,晚唐则有带盖水孟。因唐朝文化发达,社会上大量能书写的人需使用水盂,故当时白瓷水盂数量多,流行时间长。
—冬青釉刻云龙纹水盂—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
高7.5厘米 口径4厘米 足径8厘米
器敛口,弧壁,圈足。器通体施冬青釉,外壁暗刻云龙纹,有潜龙于渊之象,外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器因形似马蹄,故又称为“马蹄尊”,为文房用具。此器为康熙时期的典型器物,除冬青釉外,尚有五彩、青花和釉里红等品种。造型小巧精致,釉质温润肥腴,色泽清幽雅致,纹饰精美,刻划线条酣畅。
—青花八仙人物纹五孔水盂—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
高8.8厘米 口径13.4厘米
水盂直腹,圆顶,顶有五孔,孔有四圆和一长方形,中心圆孔隆起,内有一柱与底相接,其余四孔与腹相通。通体青花纹饰,顶面钴蓝地绘白色折枝莲花纹,腹壁通景绘道教人物纹,体现嘉靖浓郁的道教色彩和吉祥祈福的画风。
五孔水盂,造型别致新颖,为文房用具,始见于明代正德时期,嘉靖有青花、五彩品种,绘有八仙、鱼藻纹。
嘉靖时青花用料是“回头青”,又称“佛头青”、“青金蓝”,其发色蓝中泛紫,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陈浏《陶雅》中有“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菁可爱”的评价
—玛瑙雕苍松水盂—



上海博物馆藏
清 乾隆
长7.7cm,宽5.7cm,高4.4cm
—青花龙凤云鹤纹水丞—

明万历
尺寸: D:13 cm (5 1/8 in)
著录: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本品圆腹,束胫,下承外撇式圏足,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润,通体施透明釉,釉面光润柔和,微泛青,具备典型明代透明釉之特征。水丞外壁以青花为饰,胫部点缀朵云纹一周,腹部主体通景绘由鸾、凤、龙、鹤组成的灵禽瑞兽纹。其中以云龙纹为中心,腾龙须发上扬,四爪怒张,体态矫健,极富动感。鸾、凤或俯,或仰,羽翼华美而姿态灵动。仙鹤游弋于龙与鸾、凤之间,姿态万千。整个画面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所用青花色料发色幽菁浓郁,蓝中泛紫,略显晕散效果,是为明代嘉万时期进口回青料之发色特征。水丞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其结体严谨,笔力浑厚,为典型万历官窑款识。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