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微展厅系列 馆藏精品赏析 陈半丁
作者: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来源: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发布时间:
2020-05-01 15:48
【摘要】: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微展厅系列 馆藏精品赏析 陈半丁
微展厅系列 馆藏精品赏析 陈半丁

艺术简历
陈半丁(1876--1970),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少年时父母双亡,十五岁在转至钱庄学徒中开始接触笔墨,自此一发不可收,自言当时“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十九岁时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来上海于严小舫之小长庐馆拓印为业。二十岁时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四十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陈半丁除受业任伯年、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以写意花卉最知名。代表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图》,《莫负此生》等,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行世。
我国现代画坛有三大画派,包括南方的海派、岭南派以及北方的京津画派,陈半丁先生是京津画派的典型代表人物。陈半丁成名较早,上个世纪初就驰名北方画坛,他是“运古派”的高手,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另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不即不离的绘画。陈半丁的作品融明、清各家花卉技法之长,用笔苍劲,力量感强烈,构图稳中出险,以洗练、概括的笔墨和古朴沉着的色彩来表现花卉鸟兽。
作品赏析

陈半丁 《林下听音图》 辽宁美术馆藏
尺寸 112.5cmX49cm 创作年代 1934年
辽宁美术馆馆藏陈半丁的《林下听音图》立轴,纸本,设色,画心纵112.5厘米,横49厘米。画面近景一书童携古琴行于溪涧山道之上;中景有六位文人以三人一组居于左右两侧,右侧三位文人或站或坐于松竹山石之间看书、交流,左侧三位文人位于河上木屋内畅谈、观景;远景山峦跌宕起伏,山间溪水奔流而下。此画创作于1934年,为陈半丁中年以后较成熟的作品,笔法十分自由,似信手涂抹,却将人物、老松、翠竹、远山之貌毕现之上。人物线条简练,形神兼备;松针以浓墨和花青绘出,层次丰富,而处于主体地位的树干部分却以淡墨粗写,反为松针做衬,含蓄有力,深得文人画写意之精蕴;翠竹墨色浓淡相宜;山石以湿笔画出,用干笔皴擦,山头以焦墨点苔,笔路清晰,设色古雅。此画平中见奇,意境疏爽俊逸,充分体现了陈半丁化平实为奇境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