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 足不出户带您看文物二十


    清代除了创烧过豇豆红、郎窑红等釉彩外,还创烧过一种低温彩——墨彩。墨彩初始于康熙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朝,其烧制方法首先在白瓷器上以黑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
 
    墨彩笔触纤细,色泽淡雅,官窑的墨彩瓷绘技法非同一般。雍正、乾隆年间的墨彩瓷多为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其效果犹如在白纸上以墨笔作画。
 
 
 
瓷器篇
 
 
 
清雍正款墨彩山水人物长颈瓶
 
 
 
    瓶口微撇,细直长颈,颈下部有一道凸起弦纹,溜肩,丰腹呈橄榄形,腹下部收敛,足部外撇,底为圈足,足底露胎。
 
 
 
    全瓶施以白釉地,腹部绘有精美的墨彩图,峰壑、村居、高树、人物,多数以墨绘画,略有皴染,山峰、居舍、人物微着红色,层次分明,浓淡有致,不失为一件雍正朝优秀的墨彩釉瓷瓶。
 
 
 
    瓶底部有青花单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3行款。
 
  
 
 
清道光款墨彩山水人物盖碗
 
 
 
    碗分为上盖、下碗两部分,上盖为倒置碗式,顶部圈足即为盖钮,足上沿露胎。碗为撇口,弧形壁,深腹若杯,碗底部为圈足,足底露胎。
 
 
 
    碗口沿描金,上盖、底碗里外均为白釉地,盖面及碗外壁施以墨彩釉,均为墨笔淡色山水、人物图,以传统笔法描绘峰壑起伏,杂树多姿,远江近溪,板桥亭屋,画面之内散布行商、文友、读者、樵夫、渔人等各类人物,为传统的“渔樵耕读”内容。
 
 
    所做纹饰墨笔勾勒较为粗率,晕染褐色较为浅淡,人物头部以矾红勾绘,全器色调清雅新颖。碗底部亦施白釉地,有矾红篆书“大清道光年制”6字3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