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微展厅系列 馆藏精品赏析/傅抱石


 
 
傅抱石
 
 
    傅抱石(1904年-1965年)祖籍江西新余,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
    中国近现代画家中,傅抱石可谓是一位冠绝今古的痴人了,他一生嗜诗,嗜画,嗜酒,嗜远游。是为四痴。且皆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
 
诗痴傅抱石
 
    傅抱石早年间深研楚辞唐诗,对屈原王维,李白杜甫极其推崇,傅抱石原名长生,后改名瑞麟,因发自肺腑的崇仰爱国诗人屈原的高尚品格,同情其“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又极其痴嗜石涛,因此自号“抱石斋主人”,一语双关,二石俱占,因此又叫做傅抱石了。
 
    画作多取唐诗意境,画中有诗,其画不同于其他画家取唐诗一句两句意向或直题唐诗诗句,而是题写唐诗诗名或者干脆不题,具体字句省略不题让观者于画中体悟。亦多画《屈子行吟图》。所画屈原大多独行江上,形容消瘦,忧国忧民之状跃然纸上,郭沫若曾题诗"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给予其画屈原作品极高评价。至晚年独喜毛主席诗词,画作磅礴大气,浑然天成。
 
酒痴傅抱石
 
    傅抱石嗜酒人尽皆知,把酒当做文房四宝之外的第五宝,刻意自制一枚印章叫做“往往醉后”,其意是大多得意之作都是在醉后完成的。他和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名作《江山如此多娇》之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物资供应相当紧张,傅抱石作画有时尝不到酒喝,意兴索然,提笔摇头,无法落墨,无酒难以成画,百般无奈之下傅抱石特意写信给周总理要求特批饮酒,而周总理看罢来信,即刻从朱德、贺龙等元帅那里“搜罗”了一些茅台酒派人给他送去。傅抱石喜上眉梢。美酒润笔,真情动心,他激情勃发,灵感顿生,很快就与关山月构思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据说当他们二人共同完成创作任务离开东方饭店后,服务员打扫房间时,竟从傅抱石的床下发现了四十多个空酒瓶!想来若杜甫活到今日,或者傅抱石生在唐代,杜甫定当做饮中九仙歌,把傅抱石作为九仙中的画圣了。
 
 
画痴傅抱石
 
    傅抱石自幼便喜欢明末画家石涛,领悟到,“我用我法”“尽变而无法”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傅抱石一方面深入研究中国画论画史,从古人绘画中汲取营养,一方面紧跟时代脉搏,积极求新求变,虽曾在日本学习过绘画,但坚信中国绘画博大精深,是日本绘画无法企及的,他曾经说到:日本是接受中国文化的国家,绘画方面中国画是日本画的母亲(由于时代变了,生活,感情也跟着变了,通过新的生活感受,不能不要求在原有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之上,大胆地赋以新的生命,大胆地寻找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地表达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歌颂与热爱。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不要求"变"---傅抱石语)傅抱石一生执著于对艺术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一直在忘我地工作。他喜欢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一个人作画,有时甚至能通宵达旦,傅抱石最爱用辛稼轩待“细把江山图画”的词句题画,表达了他急于表现祖国大好河山而辛勤工作的热望。
 
远游痴傅抱石
 
    傅抱石坚持以自然为师,师古人与师自然相融合的道路,一生多次远足写生。以达到石涛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目的。
 
    单单建国后傅抱石就曾进行了三次重要的远游写生,并藉此推动了他创作上的的三个重大突破与变革。这三次写生依次为:1957年5月,傅抱石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的团长,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写生。1960年9月的23000里江苏国画工作团旅行写生和1961年6月到9月的东北旅行写生。
 
    1957年的友好访问,傅抱石开始思考并尝试如何用中国的笔墨表现外国的风景。可以说傅抱石是最先引导中国画走向世界并强化民族性的画家之一,为这一问题在20世纪的提出与解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由山水画在新题材的表现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23000里的旅行写生,把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一个历史的高潮。达到了"开眼界,扩胸襟,长知识和向兄弟省市画家们学习"的目的。
 
    东北旅行写生傅抱石先后到长春、延边、长白山、哈尔滨、镜泊湖、沈阳、抚顺、大连等东北名城,后来傅抱石感叹这次东北旅行是"兹游奇绝冠平生",深以未早来东北为憾。在长期不间断的远行遍历了山川之后,加之融合毛主席诗词的意境,使傅抱石发展了传统技法,摆脱了古人固定的笔墨程式,独创出了破笔狼毫恣意挥洒的“抱石皴”法,他往往根据所画物象的形象特征创造出许多无名的皴法,常以奔放的斜长墨线为骨,辅以破笔随性而皴,淋漓的水墨渲染,更加贴切的表达并使山石云水巧妙融合为一体。创作章法突破常套,构图往往顶天立地,既大气磅礴,又不失严谨。
 
    傅抱石在时代的感召下,以其不懈的努力和不间断地创作,高举起了新山水画的大旗。尤其是使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在新山水画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新山水画也因毛泽东诗意画的表现而在国画中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而焕然一新,其影响是深远的。
 
 
作品赏析
 
          
 
傅抱石 《烟雨萧瑟图》 
 
辽宁美术馆藏
 
尺寸 54cmX70.5cm  
 
创作年代 1961年   
 
    辽宁美术馆所藏画作为1961年8月傅抱石所做,正是他东北写生期间,傅抱石到了当时的中国美协辽宁分会(即现在的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因为东北一行,傅抱石感悟良多,虽然生于南方,但傅抱石身上具有着极似北方男儿的气质,所以与北方画家一见如故,于是欣然挥毫,以其独有的抱石皴法酣畅淋漓的写此作品相赠,此画山势嵯峨壁立,云雾横亘,树木葱郁,点景人物细小精致,实在是浑厚华滋,于广大中见精微,是傅抱石山水画的典型作品。后转由辽宁美术馆收藏。
 
资料来源:辽宁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