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足不出户带您看文物(十七)


    上一期带您看了两件馆藏的青花瓷器,还有一种瓷器与同时代青花瓷器制作工序大体相同,且同属釉下彩瓷器,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瓷器。
    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氧化铜彩绘,再敷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这种工艺较其他彩瓷的烧制更为困难。
    元代与明初的制品有些呈色不稳定,至明清两代,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这一期带您看的就是“稳定期”“艳丽期”的清代康熙、雍正两朝釉里红瓷器。
 
 
瓷器篇
 
 
 
清康熙款釉里红三果碗
 
 
    碗为芒口,口沿外撇,腹较深,圈足有火石红。碗里外均为白釉地,外壁腹部以釉里红绘三个丰满的果实,为桃子、柿子、石榴,寓“福寿、万事如意、多子多孙”等吉祥之意。
 
 
    三果造型逼真,形象准确,烧制过程中形成果实阴阳向背的深浅变化。秞里红色彩纯正,秞面润泽。
 
 
    碗底有青花双圈,内有楷书“大清康熙年制”6字2行款。此件釉里红三果碗为清宫旧藏的典型器。
 
 
 
 
 
清雍正款釉里红三鱼碗
 
 
    碗为敞口,折腰,腹略浅,圈足露胎。通体为浅白秞,秞色清纯白晰,碗外壁腹部以釉里红等分对称绘三条红鱼,三鱼造型基本相同,均为昂首挺胸、腹鳍舒展,鱼尾高高翘起。
 
 
    这种白地釉里红三鱼图,早期见于明宣德朝,在康熙年间很盛行,其纹饰图案寓意“吉庆有余”。
 
 
    碗底亦为白釉地,绘有青花双圈纹,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2行款。此碗为清代皇宫旧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