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浙派殿军”——蓝瑛(一)
作者:
辽宁省文博产业发展交流中心
来源:
辽宁省文博产业发展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
2020-03-14 14:16
【摘要】:
“浙派殿军”——蓝瑛(一)
蓝 瑛

蓝瑛 (1585-1664),一作(1585-约1666),明代杰出画家。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因而不断丰富了创作内容。他的传派,直接继承衣钵的有蓝氏一家子孙,如蓝孟、蓝深、蓝涛等,弟子刘度、王奂等都各有成就。明末同时和稍后的如陈洪绶以及金陵八家等著名画家,也都受他的影响。
蓝瑛绘画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浙派",将其与戴进、吴伟合称"浙派三大家"。但实际上他的画风与戴进等不同,不能完全附属于"浙派"之后。蓝瑛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
蓝瑛白云红树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明,绢本,设色,纵189.4厘米,横48厘米。
本幅左上自识:“白雲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於聽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钤“蓝瑛之印”。顺治戊戌为1658年,时蓝瑛74岁。
此幅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点出,云用白粉渲染。画面色彩浓重丰富,却又典雅清新。自识“张僧繇没骨法”,实为画家自己独创的画风,此幅为蓝瑛青绿重彩画的代表作。
蓝瑛澄观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明,纸本,设色,8开,纵42.5厘米,横23.2厘米
第1开款署“癸巳清和画呈介翁老祖台玄粲治研民蓝瑛顿首”,钤“蓝”、“瑛”印。此幅采取寓平于险的构图,在画面右侧绘陡峭的山石与披靡的苍松,左下角处绘一独坐舟头的渔翁;
第2开款署“云树归雅瑛画”,钤“田叔”印。图绘落日黄昏中寒鸦归巢的情景;
第3开款署“西湖研民蓝瑛”,钤“蓝瑛”、“田叔氏”印。此图笔墨仿南北朝张僧繇的没骨法,亮丽的色彩点染出自然界欣欣向荣的斑斓景致;
第4开款署“蓝瑛画”,钤“蓝”、“瑛”印。此图表现的是白雪皑皑的严冬景致;
第5开款署“蓝瑛画”,钤“蓝瑛”印。图绘深秋时节,高士策杖寻幽;
第6开款署“癸巳清和蓝瑛画于云洞之丽秋堂”,钤“蓝”、“瑛”印。此图笔墨师仿南宋马远,尽现北方峰峦嵯峨峥嵘之美;
第7开款署“西湖蓝瑛”,钤“田叔”印。图绘高士放舟漫游,似在吮吸着山雨初霁的清新空气;
第8开款署“研民蓝瑛画拟介翁赵老公祖霜台玄粲”,钤“蓝”、“瑛”印。图绘峰峦、彩云、桃花,冷暖色在景致变幻中相映生辉;
第9开款署“湖山清峙蓝瑛”,钤“田叔氏”印。全图描绘出湖光山色、林木葱郁的水乡夏日风情;
第10开款署“蓝瑛画”,钤“蓝”、“瑛”印。本幅生动地表现出北方冬季山岳嶙峋的外形及坚硬的石质;
第11开款署“研民瑛”,钤“蓝瑛”印。此幅设景布势为蓝瑛晚年擅用的S形构图,繁杂的山石、林木、房舍有条不紊;
第12开款署“夏木垂阴蓝瑛画”,钤“蓝”、“瑛”印。本幅展现了江南溪山湿润华滋、沉郁深秀的自然景观。
“澄观”一语出自六朝山水画家、画论家宗炳《画山水叙》。宗炳认为山水画的功用在于“澄怀观道”,即通过欣赏山水画以滌除心胸之垢,进入平和无我的高尚境界,这也是蓝瑛69岁时精绘此册的初衷。
蓝瑛一生游历甚广,明代韩昂在《图绘宝鉴续纂》中记载他到过福建、广东、湖北、陕西、河南等地,对长江南北的名山大川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悟。因此,在这本图册中,他凭藉深厚的艺术功底准确地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方山岳的壮丽。由于画家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在创作过程中达到“澄观”的目的,所以在此图册中无法找到任何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具体景观。蓝瑛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又对自然山水的某些形式结构及色彩等进行了分解和重新组合,使之化作自己的“胸中丘壑”再加以表现。这种典型的文人山水画创作方法与西方注重写实的风景画迥异其趣。


蓝瑛擅长山水、花卉、兰石,师法宋元名家,早年主要得力于黄公望, 作品清简秀润,韩昴在《图绘宝鉴续纂》中说他:"画从黄子久(即黄公望),入门而醒悟。"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集取优长,由此入门,始能各极变化。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马、夏,而且对二米、云山也精心研究过。对黄公望的画悉心尤力。当代前辈沈周的画也热心师效。加之漫游南北涉猎既广,眼界自宽,故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



蓝瑛是我国明末清初的画家,曾有美术史家把他列为"浙派",对此,有专家学者提出异议认为:蓝瑛与戴进之间既无师承关系,在绘画面貌、艺术风格上也大相径庭,故不应因二人同处浙江杭州而列为同一画派-浙派。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提出"蓝瑛倡为武林派",蓝瑛和他的追随者们应称为"武林派"。


蓝瑛断桥残雪图轴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明晚期 绢本 设色 立轴
江山寺塔,石桥小舟,丹枫翠柏,景物皆笼罩于垂云暮雪之中。粗笔略皴,大墨苔点加石绿,为蓝氏本来面目。图左上部篆书自题:“断桥残雪”,侧行书题:“北山之峦岫多突兀,林木带苍郁如雪霁时,果著半幅维摩,南宋取此地为冬景,不虚其题”,后署款:“蓝瑛”,下钤“蓝瑛之印”、“田叔子”白文印二方。
蓝瑛青山红树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明,金笺,设色,纵17.3厘米,横49.5厘米
扇页有自题:“壬辰花朝拟范长寿法,为九一辞盟画。蓝瑛。”钤“田叔”朱文印。“壬辰”是清顺治九年(1652年),蓝瑛时年68岁。
此图以“没骨重彩法”绘青山、红树、白云等景致。作者自言拟唐没骨山水画的肇始者张僧繇的弟子范长寿法,虽然属托古之词,但是,他在创作中还是显示出对色彩极强的掌控力。图中冷暖色调和谐,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的运用独具特色,于争妍斗丽中营造出明媚亮丽的秋景,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他是继董其昌之后较早创作“没骨山水”的画家并具有新意。
蓝瑛溪桥话旧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明天启二年(1622年),绢本,设色
纵172厘米,横61.3厘米
本幅自识:“天启二年秋月作于清樾轩。蓝瑛。”后钤“钱塘蓝瑛”印。
明“天启二年”为1622年,蓝瑛时年38岁。
图中画层云出嶂,瀑飞泉涌,山峦走势如龙,气象高旷。山下松壑翻涛,渔翁扁舟泊岸,二高士憩坐石桥对语。作品仿元末明初王蒙的山水画法,山石以披麻皴、荷叶皴为主,用笔劲利秀爽,一丝不苟,松树层次丰富而笔墨细腻精谨,苔点布局疏落,云霭烘染得当,显示出蓝瑛早年对于传统的孜孜研习和初步的融汇能力,是代表其早期山水的为数不多的佳构。
蓝瑛曳杖云林图轴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1630年(明崇祯三年) 绢本 设色 立轴
画陡峭山峰拔地而起,有直冲凌霄之势,峰后隐现连绵山脉;山下茅屋数间,平地杂树丛生,红枫绿桐;一人策杖在林中小路款款而行。高山以荷叶皴法为之,树石设色鲜艳,为典型的蓝瑛笔法。左上自题五言诗:“曳杖云林外,山矗入青冥。猎猎秋风紧,枫翻散似星。”侧署款:“赵荣禄画法,蜨叟蓝瑛”,下钤“蓝瑛之印”白文方印、“田叔”朱文方印。图右下角钤“弘一斋”、“孙煜峰珍藏印”收藏印。
明 蓝瑛 华岳高秋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明
纪年: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作者时年68岁
尺寸:纵310.9 厘米 横102.2 厘米
质地:绢
蓝瑛的山水画艺术成就,得益于他"性耽山水"。虽然他下苦功夫临习了晋唐宋元诸家,并达到了精妙乱真的程度,但他不以摹仿为能事。他不仅擅于师古人之意进行变革创新,而且还注重生活,注重行万里路,饱游饫看,"游闽粤荆襄,历燕秦晋落,涉猎既多,眼界弘远"。因为他胸中有真丘壑的观察积累,眼界开阔,所以能落笔纵横,水墨淋漓,独创一格一派-武林派。蓝瑛的绘画,影响广泛,师法他的人可分成三类:一类是蓝瑛的嫡传弟子,如早期的刘度、蓝孟等人;第二类是出自蓝瑛的嫡传弟子门下或模仿蓝瑛画风的职业画家,如蓝涛等;第三类是早年曾经出自蓝氏门下,后来自立门户创立了独立画风的陈洪绶、禹之鼎等。
千百年来,为祖国锦绣山河传神写貌的画家,能够开宗立派的屈指可数。蓝瑛的绘画崛起于江南,熔铸古今,独开门庭,这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