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足不出户带您看文物(十)


    在瓷器的釉色中,有一种釉色的名称通俗易懂,因釉成后不透明,黄、绿斑点掺杂,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茶叶末”,在清代又被称为“厂官釉”。茶叶末釉始烧于唐朝,至清雍正时期前均有烧造,但都较为粗糙。雍正唐英督陶,以白瓷胎代替缸胎,精工细作,使其成为了一般民间禁用的名贵品种。
    从传世品看,清代茶叶末基本都是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朝,且制作精美,特色鲜明。雍正朝烧制的釉色偏黄,俗称“鳝鱼黄”,乾隆朝烧制的釉色偏绿,俗称“蟹甲青”。
 
 
瓷器篇
 
 
清乾隆款茶叶末釉胆瓶
 
 
    盘口,细长颈,斜肩,肩以下渐广,腹部丰满浑圆呈球形,底足外撇,为双圈足式,外足露胎。 
 
 
    瓶口沿为土黄色釉,瓶里外均施茶叶末釉,于墨绿中满饰黄褐色斑点,釉色纯正,釉质细腻。
 
 
    瓶底及内圈足亦施茶叶末釉,中央处镌刻青灰色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图章款。
 
 
清仿明成化款茶叶末釉墨床
 
 
 
    墨床呈长方几案状,床面平坦,两侧为圆弧形向内卷曲,形成案足。案面下有4个乳钉,左右案足下各有5个乳钉足,均呈青灰色。全器遍施茶叶末釉,釉色于墨绿中闪黄、闪褐。
 
 
    几案边缘部分留有黄褐色轮廓线,如古旧家具经年形成的磨痕。此件墨床是乾隆时期仿明成化年间的作品,为清宫所藏。其外形仿宋代木制几案,无论是造型还是器物对应的磨痕,均与实物相差无几,达到了乱真的程度。
 
 
             几案下面中央刻有残缺阴文篆书“成化年制”4字2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