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足不出户带您看文物(五)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所产的钧瓷以一种不透明的乳浊釉,俗称“钧釉”闻名于世,特别是玫瑰紫、海棠红等铜红窑变釉,光彩夺目,变化万千。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
   钧窑因其变幻万千的釉色被后世竞相仿烧,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年希尧呈进仿钧窑瓷炉大小十二件,受到雍正赞赏“此炉烧造甚好,传与年希尧照此样再多烧几件”。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下面,请欣赏雍正、乾隆朝的两件仿钧窑瓷器,看看父子审美下的仿钧窑瓷器有何不同。
 
 
瓷器篇
 
 
清雍正款炉钧釉水盂
 
 
    水盂为文房用具之一,其用途类于水丞。该水盂为广口,口沿微外卷,颈与肩部相连外延,腹部宽大呈扁圆状,盂底为圈足,足底露胎。
 
 
    盂口沿一侧留有一个弧形豁口,应为实用方便所预留。器里部为豆绿色釉,口沿内外及器表皆施仿炉钧釉,釉面为天蓝色地,密布紫红色斑点。盂底部亦施炉钧釉,中央雕刻阳文篆书“雍正年制”4字2行方款。
 
 
 
 
清乾隆款炉钧釉瓶
 
 
    瓶口较粗,微外撇,短颈,溜肩,深腹,腹径略呈椭圆形,腹上部左右侧有凸塑长瓶状双耳,瓶底为圈足
 
 
    全器施以炉钧釉,总体呈现紫中掺蓝、蓝中含紫的状态。底足施以酱黑色釉,为典型的铁足,瓶底亦为蓝、紫色炉钧釉。中央刻有阴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暗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