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大唐》展展出文物介绍


唐 阎立本(传) 孝经图卷

 

 

 

 

 

绢本 设色
 
纵19.7厘米  横529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根据儒家经典《孝经》十八章绘成,每章一图,前附《孝经》原文,共分为十八段。所绘人物场景微小细腻,名物制度有据可循。清初收藏家孙承泽跋中认为此卷为阎立本绘、褚遂良书,但分考二人书画技巧与此卷多不相侔,图中线条及人物造型更近于萧照《中兴瑞应图》和南宋《卤簿玉辂图》。书迹中也避讳宋太祖、孝宗名字“匡”、“慎”,以及经书原文抄写字体书法极不规整,有专家认为此卷图文皆出于南宋孝宗以后民间画师之手。早期流传经过待考,曾经《庚子消夏录》、《江村书画目》、《石渠宝笈》著录。
 
 
唐 李思训(传) 海天落照图
 
 
 
 
 
绢本 设色
 
纵46.7厘米     横244.9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传为唐代画家李思训所作。李思训(651—716年),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官至武卫大将军。精擅青绿山水画,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画史上称其为“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也能继承家学,后世称为“小李将军”。明代董其昌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
    图卷以青绿泥金描绘山海间楼阁掩映,殿宇交错;落霞中波浪映照,帆影摇动。画面勾勒精到,渲染细致,红霞、青山、绿树、金殿交相辉映,方寸间营造出繁复景象。图上钤有“建业文房之印”、“内府图书”等仿造五代和宋代内府的伪印。卷后附有鲜于枢《海赋》等题跋也系伪造。隔水上清代沈荃的题跋可靠。图中钤盖多方清宫玺印,并于《石渠宝笈初编》中著录。此作虽是明代画师所仿制的“苏州片”,但绘画技巧不俗,勾染精到,亦属上乘之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画的面貌,在研究古代青绿山水画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
 
 
 
 
绢本 设色
 
纵46厘米 横18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曾任越州、宣州长史。擅仕女画,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
    画以工笔重彩描绘簪花仕女五人,执扇女侍一人,点缀在人物中间有猧儿狗、白鹤,画左辅以湖石、辛夷花树。仕女发式都梳作高耸云髻,蓬松博鬓,鬟髻之间各簪或牡丹、芍药、荷花、绣球花,花时不同的折枝花一朵。眉间都贴金花子。著透体博袖敞领宽肥纱衣,内著曳地长裙,裙色有石榴红色或大撮晕缬团花者。本卷无款识、题跋,《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为周昉作品。
 
 
唐 韩幹(传) 神骏图卷
 
 
绢本 设色
 
纵27.5厘米  横122.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面生动的描绘了晋代名僧支遁赏马的故事。岸边石榻上坐着的僧人就是支遁,他面容圆润安详,袒胸赤足,一手支榻,一手握杖,身体前倾,对面石榻上坐一士人,衣冠整齐,背对观者。沿着二人关注的目光可见奔腾而来的骏马,白色骏马四蹄腾骧,水花飞溅,神采飞扬。作者技巧精湛,线条柔韧劲利,水面以苦绿染成,碧波浩淼,赋色雅致恬淡,使观者如置身于超凡脱俗的清净之地,陶醉于神骏的风采。
    画面无作者款印及题跋,前隔水有金字正楷书“韩幹神骏图”五字,鉴藏印多方,曾经《詹东图玄览编》、《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唐 仕女俑
 
 
    唐代是仕女画作品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仕女形象一改前人风貌,呈现出以“丰肌为美”的审美特征,对此前的仕女画作品的艺术风格继承发扬并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作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仕女俑作品,使丰腴圆润的仕女形象达到极致之美。
 
唐 三彩马
 
 
高77 长76 宽3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马静立于长方形底板之上,双足站立,双耳竖立,精神抖擞。马身施枣红色釉,马鬃及面部施白釉,鞍和马鞯施黄、绿色釉,颜色和谐。马戴络头,攀胸以白色杏叶为饰,背部革带有绿色杏叶垂饰。黄绿色的鞍袱模仿了西域毯的纹样和造型搭于马背上,下垂过腹部,显示出唐马的豪华高贵。
    唐人爱马,狩猎之风盛行,马球运动风靡全国,也留下了为数巨多的以马为描绘对象的艺术佳构,绘画、诗歌、雕塑、瓷器等等不一而足。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到韩幹笔下的壮硕骏马,都是唐朝社会精神最贴切的反映,奔腾骏马进一步烘托盛唐气象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唐朝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体味。
 
唐九霄环佩琴
 
 
通长:122.7厘米,
 
肩宽21.1厘米,尾宽15.5厘米,
 
厚4.4厘米,底厚1.2厘米。
 
唐中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伏羲式,漆木质,七弦十三蚌徽。鹿角霜灰胎,原漆栗壳色,面及侧墙经重髹呈朱膘色。面布小蛇腹间牛毛纹,底有蛇腹间冰裂纹。琴底轸池下方刻篆书“九霄环佩”琴名。圆形龙池内纳音微隆,下方刻“清和”篆书方印,再下为细长椭圆形凤沼。腹内可见长方形条状百衲纹。紫檀岳尾,轸、足皆红木镟成。伪制琴箱上题“宋制”,琴侧及底刻有“乾隆御赏乡泉韵磬”、“夏氏泰符子孙永宝”等伪款伪印。“九霄环佩”与“清和”方印皆为原刻。“清和”印亦见于其他唐琴。传世唐琴极少,此琴非常珍贵。
 
 
南宋 佚名 明皇击球图卷
 
 
 
 
 
 
 
纸本 水墨
 
纵32.1厘米  横23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在《石渠宝笈》中著录为《宋李公麟画唐明皇击球图》,经研究认为与李公麟画风不同,故改为南宋佚名作。图绘唐玄宗李隆基和嫔妃骑马击球的场景。十一男五女共十六名骑者,以唐明皇为中心,左右前后九人,有的俯身击球,有的跃马持杖,有的注视滚动的小球,成功地再现了“俯身迎未落”的瞬间姿态。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富于变化;线条和谐流利,宛如行云流水,强烈的节奏感跃然纸上。
 
 
北宋赵佶摹虢国夫人游春图卷
 
绢本  设色
 
纵51.8厘米 横1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虢国夫人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二姐,其生活以奢侈淫逸,恃宠骄纵著称。历史上对其讽刺的诗歌绘画颇多,此图即是颇为著名的一件。画面不设背景,绘八骑九人出行的场面,人物衣着华丽,骏马肥硕健壮,线条细劲圆转,色彩鲜艳浓丽。本图对研究唐代仕女人物画意义尤重。
    本图无作者名款,卷前有金章宗完颜璟仿宋徽宗瘦金书体写“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题签一行,据此有人认为此图为宋徽宗所绘。
 
 
唐彩绘陶骑马女俑
 
 
朝阳唐鲁善都墓出土
 
通高40厘米,长3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体施彩绘,现仅女子面部、马的面部及鞍鞯存有彩绘。女子头梳双环望仙髻,弯眉细目,表情肃然。身着对襟短襦衫,胸下束带,下着红色长裤,足蹬长靴。双手似执缰绳,端坐于马鞍之上。马体健硕,双耳竖立,鬃毛整齐,马尾上翘呈静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