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净月澄华——中国古代铜镜展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
来源:
辽宁省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19-03-22 09:42
【摘要】:
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地重视。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齐家文化出现铜镜,在长达四千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清代中期,随着西方玻璃镜大量传入中国,铜镜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今天,只有铜镜背面精美的纹饰依然向我们讲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传递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前言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
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地重视。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齐家文化出现铜镜,在长达四千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清代中期,随着西方玻璃镜大量传入中国,铜镜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今天,只有铜镜背面精美的纹饰依然向我们讲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传递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一单元、轻灵奇巧战国镜
铜镜制作发展到战国形成了第一次高峰。纹饰由单纯素面或几何纹样发展到蟠虺纹、云雷纹、山字纹等多种式样。纹饰构建上也由纯地纹发展到有主纹与地纹之别的多层纹饰构成。同时,透雕合铸、错金银、镶金嵌玉工艺在铜镜上的应用是这一高峰期形成的标志。

春秋 斜线三角纹镜
直径10.6厘米,圆形,近顶端三分之一处有二半环钮,二钮间及左右两边各有贯穿镜背的素宽带一条,素宽带间及素宽带与镜缘之间填饰三角纹,三角形内填平行短线。镜缘窄而微卷,稍向镜钮倾斜。该镜纹饰风格与沈阳郑家洼子、本溪高台子梁家、建平县孤山子等地出土的多钮镜相似,古拙质朴,多钮的造型以及纹饰构成方式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战国 四山纹镜
直径14.7厘米,三弦钮,方钮座,外围凹面方格带。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合而成。在羽状地纹之上,由凹面方格的四角向外伸出四组连贯式的花瓣,每组二瓣,它们将镜背分为四区,每区内有一倾斜的山字,山字之底边与方格边平行。在各山字的右胁,均有一片花瓣纹。素卷边。
第二单元、奇幻超逸两汉镜
汉代是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上承战国镜,流风及于汉魏六朝。纹饰题材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有星云纹、博局纹、草叶纹、铭文吉语、车马画像、四神等。同时,铸镜工艺日趋精湛,铜、锡比例的合理配置使汉镜散发着高亮白光,成为青铜容器铸造业衰落后的一朵奇葩。

东汉 神仙车马画像镜
直径20.1厘米,大圆钮,连珠纹钮座。四枚带连珠纹座乳钉将内区纹饰分为四组:隔钮相对的两区各饰三马驾车,车幔盖,方形车舆;另两区各饰一端坐神人,左右有侍者、羽人陪侍。近缘处饰两周锯齿纹带。镜纹反映的应该也是东王公与西王母相会的传说。

新莽 杜氏博局镜
直径20.2厘米,圆钮,柿蒂纹钮座。钮座外双线大方格,方格内十二枚圆座乳钉与十二地支铭方折环列,方格外八枚带内向八连弧座乳钉与博局纹间饰四神及禽兽纹,其中朱雀配瑞兽,玄武配禽鸟,青龙配凤鸟,白虎配独角兽。圈带铭文为:“杜氏作竟四夷服,多贺新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受大福,传吉后世子孙力,官位高”。镜缘饰锯齿纹带及连续云气纹带。
第三单元、气象万千隋唐镜
唐代铜镜不仅突破了之前以圆为主的形式,出现了菱花、葵花、方形、亚形镜,而且纹饰也突破了汉镜的刻板及图案化,布局灵活多样,题材丰富多彩,且有异域人文色彩。花鸟菱花镜、瑞兽葡萄镜、人物故事镜等,都反映着盛唐的气派,突出一种繁荣的氛围,充满了盛唐欣欣向荣的生活气息。工艺方面还出现了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贴金贴银镜等,成为后世铜镜铸造所无法超越的又一个高峰。

唐 瑞兽葡萄镜
直径23.2厘米,伏兽钮。两周凸线夹连珠纹高边分镜背纹饰为内外两区:内区八只瑞兽,或卧或蹲,头皆向钮,瑞兽间依距钮之远近分近中远三个层次饰葡萄纹样,其间有燕、鹊、蜂、蝶飞舞;外区饰蔓枝葡萄纹,枝叶繁盛,蜂、蝶绕枝飞舞,又有瑞兽杂列其间。双层连珠纹夹凸弦纹缘,缘内侧为一周连叠云纹带。整体图案繁杂而不凌乱,内容丰富而结构紧凑。
第四单元、秀丽世俗两宋镜
北宋、南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了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众多新镜形,如钟形、盾形、鼎形、桃形等。两宋铜镜的纹饰有花卉、花鸟、龙纹、人物故事、八卦、吉祥语和商标名号等,其中尤以缠枝花草镜和双鸾、双凤镜最具特色,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韵律节奏感。北宋花鸟镜和南宋商标名号镜,可以说是两宋铜镜的代表,也是宋代铜镜转变的标志。

宋 双花双鸾镜
纵15.3、横15.2厘米,折角方形,小钮残损。双鸾隔钮相对,敛翼扬尾,姿态相同。双鸾头前各一株折枝芙蓉花。近缘处一周亚字形连珠纹带。宽平缘,上有金代刻款“济南录事司验记官”及花押。济南,隶属山东西路济南府,今山东省济南市。整个图案单线勾勒,较为扁平。其头部造型与唐晚期凤鸟造型颇相近似。
第五单元、雅致不拘的辽镜
辽镜承继汉、唐镜遗风,又吸收宋镜风格,有其独到之处。如典型的龟背纹镜,采用方圆结合、层层分割、曲直相形的图案,形成独特的四合纹样。龙纹镜以其刚健犀利的细线刻技法,带来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菊花纹镜,更多地吸收了宋镜缠枝花草的韵味,细腻、柔美而雅致,更以其花形的镜形,达到镜、花合一的艺术效果。

辽 菊花龟背纹镜
直径19.5厘米,圆钮,重瓣菊花纹钮座,每个菊瓣上置一组梅花形的珠点小花,应该是表示花蕊。钮座外四个简化蜂纹与四组珠点小花相间排列,其外为单线方框,方框外饰龟背织锦纹,近缘处为一周连珠纹,珠点颗颗饱满,外为一周重瓣纹,坡状素宽钮,是辽代龟背纹镜中典型纹饰。该镜纹饰细腻,镜表有银白亮光,为辽镜中的佳作。

辽 转轮菊花形镜
直径9.85厘米,扁平小圆钮,以钮为中心,向外发散S形菊瓣,共二十瓣,其中一花瓣上刻“济州录事完颜”及花押。辽镜多以菊花为题材,尤以菊瓣钮座为多,该镜似乎以菊瓣座辽镜的钮连同钮座放大,省去外区纹饰而成。辽镜菊瓣纹有三种形态,一为圆形,一为弧长形,一为S形。这种S形菊瓣亦见于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利州城址出土辽镜钮座上。
第六单元、粗犷豪放的金镜
金代铜镜的主题纹饰非常丰富,其内容不仅有中原流行的图纹样式,也有反映本民族传统的内容,表现手法上也体现了本民族的特点,如金代的双鱼镜,采用浮雕的手法体现纹饰,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内容上也表现了女真人对渔猎习俗的执着。同时,金代的铜镜,无论是刻划双鱼、双龙、花枝或是人物、山石、树木,线条都比较粗犷,在看惯了宋镜的柔曼、纤弱之后,金代豪放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金 达摩渡海镜
直径17.75厘米,八瓣菱花形,平顶圆钮。钮右侧达摩身披袈裟,手持伞形法器在海浪中行走。钮左侧海浪中一片云海中升腾起一座殿宇。整个镜背满饰海水。整个故事反映的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金 双鱼镜
直径19.4厘米,双鱼镜是金代最具特色和最为流行的镜类,主题纹饰为两条鲤鱼对游,多采用浮雕技法表现,一般是镜背满布水波纹,或波浪汹涌,浪花朵朵;或层层细波。钮两侧各有一鲤鱼,同向回泳,逐浪嬉戏。
第七单元、遗风余韵――元明清铜镜
元代铜镜的工艺已趋向衰落,一般沿袭宋金时代的铜镜图案,但纹饰已渐趋粗略简陋,同时各类形制不一的梵文咒语镜,也成为元代铜镜的一大特点。明代铜镜一般都比较大而且厚重,形制多为圆形,有柱形钮、圆钮和银锭钮,多纪年镜、吉语镜及带作坊名款的铜镜,纹饰有龙、凤和花草,并创新了一套八宝和杂宝图案,以表示吉祥如意。至清代,铜镜的铸造业已衰落,主题纹饰有龙凤、鱼、狮子滚绣球、双喜五蝠等。但明清两代的皇家造镜,亦不乏精品,散发着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历史中的遗风余韵。

明 五子登科大镜
直径39.5厘米,平顶小圆钮,蛟龙圆钮座。座外均匀环列四个方框,内铸“五子登科”四字阳文。字间铸八吉祥及仙人云鹤纹,人物各具姿态,生动形象。镜面有线雕千手佛像。

清 漆背描金花卉镜
直径13.7厘米,无钮。背髹黑漆,主题纹饰为描金蕃莲图案,其外有三周描金弦纹,一周三角形波纹带。原有挂鼻,已脱失。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