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微展厅系列 馆藏精品赏析 赵云壑
作者: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来源: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发布时间:
2020-04-26 11:57
【摘要】: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微展厅系列 馆藏精品赏析 赵云壑

微展厅|馆藏精品赏析|赵云壑

艺术简历
赵云壑(1874~1955),原名龙,改名起,字子云,号铁汉、壑山樵子、云壑子、壑道人,晚号壑叟、秃翁、半秃老人、秃尊者、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居苏州时,名所居日畊心草堂、十泉十梅之居;寓居上海时,斋名云起楼、还读楼。
赵云壑幼承母教,喜好丹青,擅长写意花卉。早年从许子振学画山水,从蒋先农等学花卉虫草,继而又从任预学,30岁时经顾璐引介入寓居苏州的吴昌硕门下。后随吴昌硕定居沪上,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和上海书画研究会。盖因性情、审美与吴昌硕极为投契,下笔辄有缶翁金石苍茫之趣,俊雄秀润,笔挟风云,艺事大进,画名日隆,常为吴氏代笔,被称为“缶庐第二”。花卉用色亦参以墨法,在浑厚苍劲之外,亦自具俊逸秀润、古艳明快之质;山水取法元清,中年后山水即有云西之疏秀简淡、梅道人之湿润雄秀、黄公望之气质神骨,又有石溪之渴墨、石涛之精妙新奇。60岁归居苏州,新中国成立后聘为苏州文史馆馆员。晚年组织云社,与同道共研艺事,笔耕不辍。1955年逝于苏州。著有《赵子云山水册》、《赵子云花卉册》等。
作品赏析

赵云壑 《竹梅图》辽宁美术馆藏
尺寸 136cmX34cm 创作年代 1943年
中国的文人墨客在花木草石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它们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 ,世外隐士。正是因为清雅淡泊的品质,梅兰竹菊为世人所钟爱,被称之为“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
辽宁美术馆馆藏赵云壑《竹梅图》立轴,纸本,设色,画心纵136厘米,横34厘米。该画创作于1943年,已近古稀之年的赵云壑此时笔墨已极老熟。画面下方太湖石略加勾染,淡墨敷色,布嶙峋。梅枝自右而出,盘虬怪屈,任意交错,或竖立劲直,或委婉横刺,或猛回而上,或俯探而下,颇具古篆笔意;梅萼点点,含苞欲放,自伸展怒放之余透皎洁清新之韵,仿佛使人感到凌风傲霜,能闻到一缕缕的清香。翠竹以遒劲质朴、老辣酣畅的笔触撇竹几杆,枝叶婆娑间,似传出爽爽秋风之声,颇有金错刀的金石气韵。此画笔墨凝重古拙,苍浑秀润,设色古艳而韵味悠长,为赵云壑晚年精品之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