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明末清初书画大家 陈洪绶(三)
作者:
辽宁省文博产业发展交流中心
来源:
辽宁省文博产业发展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
2020-04-26 14:41
【摘要】:
“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明末清初书画大家 陈洪绶(三)

梅墅舟还
流水唱酒船,归梦经南浦。
莲折鲤鱼风,吹落黄昏雨。
家人莫酿酒,予不庆新年。
怕将新日月,来照旧山川。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给他父亲陈于朝一枚莲子,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所以陈洪绶出生后,小名即为莲子(晚号老莲),谱名则为洪绶,一名胥岸,字章侯。
陈洪绶花石蝴蝶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绘,金笺,设色
纵16.1厘米,横50.7厘米
扇页有自题:“洪绶写于玉兰客馆。”钤“章侯” 朱文印。
图绘蝶恋花小景。作者在晕染上注重色彩的深浅变化,以及冷暖色的对比,色调净洁古雅,艳而不俗。在线条勾描上,注重以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品质的物象。花儿的勾线细劲而流畅,以此表现其秀媚之姿。石头的勾线多为方折用笔,随意斩错,以此表现其坚实稳重。作者在创作时具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从而令本是小品画的扇页不失端庄、大气的审美张力。
陈洪绶乞士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绘,绢本,设色
纵34.4厘米,横26.2厘米
图绘乞士拄杖而立。款题“陈洪绶摹李伯时乞士图”,钤“陈洪绶印”白文印、“章侯父”白文印。乞士为比丘的别称,有“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众生”之意。《法华义疏》卷一云:“比丘者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比丘的境界也含有破除一切烦恼,了一切生死而能成正果的意思。
图中人物造型略为夸张,线条简洁洗练,高古奇隽。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指出,陈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子昂之妙”。此图虽题为摹李公麟,实则变圆为方,化整为散,主要是仿李公麟白描画法的秀灵和神韵,形不似而神似,寥寥数笔即刻画出乞士超脱不凡的精神境界。
陈洪绶人物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绘,金笺,墨笔
纵16.5厘米,横52.2厘米
扇页有自题:“丙辰八月,子婿陈洪绶写寄槎菴翁岳父为寿。”钤“陈洪绶印”白文印。
“丙辰”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陈洪绶时年19岁。
此图是作者为自己的岳父来斯行(1567—1634年,字道之,号槎菴)50岁寿辰绘制的祝寿图。来氏曾任工部主事,一生狂放,博览群书,富有收藏。他对陈洪绶艺术修养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对陈洪绶后来结识众多上层人物及开阔眼界也有很大的帮助。图中行走于祥云间身着红袍的壮汉,当是来氏的化身。此图是作者早期工笔重彩人物画佳作,与同年所绘《九歌图》画风相近。陈洪绶早年的人物画受宋李公麟影响最深,用笔圆中带方,人物多以游丝、铁线描勾画,气韵生动且富有情趣。
陈洪绶水仙竹石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绘,金笺,墨笔
纵16.5厘米,横52.2厘米
扇页有自题:“庚寅孟冬,与张展老、荆丝老过公治道友天香邸中,斗酒之会画此,兵戈中得此良少。洪绶。”钤“章侯”朱文印。
“庚寅”是清顺治七年(1650年),陈洪绶时年53岁。
图绘水仙、翠竹与山石相伴的园林小景。石以侧锋勾线并作皴擦,笔力劲爽,显现出石材坚硬的质感,衬托出水仙及竹的娇柔之美。据题而知,此图是作者与友人酒酣后趁醉所绘。由于作者晚年写意花卉技法已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从构图到运笔施墨,一气呵成,守规守矩,毫不凌乱。
陈洪绶童子礼佛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绘,绢本,设色
纵150厘米,横67.3厘米
本幅款署:“老莲洪绶画于护兰草堂。”钤“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印。
《童子礼佛图》描绘四名儿童搭佛塔礼佛的情景。图中一太湖石竖立,石前放一尊雕琢精致的佛造像和供佛用的铜塔。佛前,二儿童拜佛,一儿童献花,另一儿童跪着擦拭铜塔,各个神态专注,他们收敛起顽皮,显露出庄重,其中一名儿童磕头时露出胖臀,不免令人忍俊不禁。此图太湖石用较粗的笔法勾画,玲珑剔透,轮廓线多呈弧状,尖利而挺拔。佛像及人物全用细劲的线条画出,层次细腻,风格典雅,设色明丽温和,技法纯熟,人物神形兼备,富有情趣。此图反映了陈洪绶在表现儿童方面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力,也充分体现了佛教信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熏陶与影响。
明 陈洪绶 斜倚薰笼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明亡后,出家为和尚,名悔迟。后来在杭州卖画。他画仕女,装束古雅,眉目端凝,古拙中透出妩媚。曾为《西厢记》等戏曲小说作插图,造型简练概括,其作品有版画《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鸳鸯冢》、《九歌图》、《屈子行吟图》以及卷轴画《戏婴图》、《仕女图》、《花卉山岛图》等。藏书亦富于一时,其先人在元末曾建有"日新楼"以藏书,祖父陈奫又建有"宝书楼"。其父陈于朝(1573~1606),尝读书苎萝山西竺庵。著有《苎萝山稿》、《四书简切讲义》、《自得斋稿》。他将先人所有著述及其先人所藏古籍、字画,建有"七章庵"以庋之,俞樾称"七章庵陈氏藏书,遂为越中冠"。著有《宝纶堂集》。裔孙陈烈新(1817~1899),字莼斋,藏书甚丰。
行书《画桃花寄寿范三》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水墨纸本
形式: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125×27 cm. 49 1/4×10 5/8 in. 约3.0平尺
题 识:洪绶
钤 印:
陈洪绶印、章侯(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陈洪绶》54、56印,1051页)
鉴藏印:
萧山王氏珍藏、谢稚柳、燕白衣、康覈、苦篁斋、苦篁斋、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记、乌衣、江都万峻池珍藏金石书画之印、万峻池收藏印、平生书画作良朋、江都万氏珍藏金石书画之印、怀菊草堂秘笈、玩古不化、万峻池收藏印
签条:
陈老莲行书真迹。
释文:
山馆重翻两汉文,客来书画不相闻。谈君高士初当度,特作桃花来寿君。
陈洪绶(款) 双姝图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质地: 绢本
形式: 立轴
尺寸: 173×89cm 约14.1平尺
钤印: 陈洪绶印、章侯
题识: 溪山老莲洪绶写寿于惜兰堂。严湛画色。
陈洪绶墓

位于鉴湖镇官山岙村东南300米。墓坐南朝北,墓丘方形,边长3.4米,高1.6米。四周围以条石,上覆黄土,正面横置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月裔孙允绅立"明翰林陈章侯公暨德配来氏宜人韩氏宜人合墓"石碑。墓前设长方形祭桌,下置方形拜台。1987年重修。
陈洪授故居

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原新枫乡)陈家村。故居旧名"宝纶堂"。宣统《诸暨县志》:"宝纶堂在忠勤堂(陈洪绶曾祖父明扬州参军陈鹤鸣故宅)右,老莲先生故居 。"旧有团栾居、搴霞阁、写经轩、曼殊室、七樟庵、借园、遗楼等,今尽圮。仅石柱础、石坪与水井尚存。
旁有三间三进硬山造平屋,俗呼"光裕堂"。光裕堂为陈洪绶曾祖、明扬州府参军陈鹤鸣所建(据光绪《诸暨县志》记载:"光裕堂,陈鹤鸣建。鹤鸣子广东布政使陈性学著有《光裕堂集》。"),1984年公布为诸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八年一月,诸暨市文化局和枫桥镇人民政府出资重修光裕堂,并立光裕堂重修碑记。碑,青石质,须弥座,高170厘米,宽80厘米。碑额与碑文皆楷书阴刻。工程历时半年,耗资十七万元。重修的光裕堂坐落于宝纶堂东,平屋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