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动动手指游帅府——主题展览篇“清风民韵——馆藏晚清民国瓷器特展”(三)
作者:
张氏帅府博物馆
来源:
张氏帅府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0-02-27 19:37
【摘要】:
动动手指游帅府——主题展览篇“清风民韵——馆藏晚清民国瓷器特展”(三)
同治时期(1862—1874)
同治皇帝登基,慈禧独揽大权。从此,瓷器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的共同风格,婉约柔媚,具有鲜明的女性审美倾向。同治时期瓷器以同治皇帝大婚礼用瓷最为精美。

清 同治款黄地粉彩福寿盘

清 同治款黄地粉彩梅鹊碗

清 同治款黄地粉彩百蝶纹渣斗

清 同治款黄地粉彩百蝶纹渣斗(底款)
同治七年(1868),朝廷特命江西巡抚景福在景德镇御窑厂督烧瓷器共120桶,7294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礼时的用品。器型有海碗、大碗、中碗、汤碗、酒杯、羹匙和大中小盘、碟等,同时还有茶缸、渣斗、粉盒、花盆等。此组展品是同治大婚瓷器中的典型器物。为烘托皇帝新婚喜庆气氛,所有的器物色彩浓艳,纹饰均采用“双喜”“喜鹊登梅”“百蝶”“万寿万福”等吉祥图案。因与皇帝婚礼有关,这批瓷器又被称为“大婚礼造器”或“大婚礼型器”。1888年,光绪大婚时也曾烧制类似的婚礼用瓷。

清 同治款素三彩戏珠龙纹盘

清 同治款素三彩戏珠龙纹盘(底款)
此盘器型规整,胎体坚致,内外均施以黄彩,盘心用绿、紫彩绘双龙戏珠纹,外壁用绿彩对称绘四组仙鹤、祥云纹。绘画细腻,填彩准确,釉面娇艳莹澈,底部有“大清同治年制”黑彩楷书款。《同治三年大运瓷器名单》第五十三项记载此类盘为“紫绿龙娇黄四寸碟”,系清代官窑之传统品种。
素三彩属于低温釉上彩,创烧于明代正德时期,所施彩料多以紫、黄、绿、白为主,并在胎地上刻绘花纹,广泛用于宫廷祭祀等场合。康熙时期素三彩达到鼎盛,彩色增加了黑彩和当时特有的蓝彩,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红彩,加彩方法也更为丰富多样。

清 同治浅绛彩镂空山水纹帽筒
帽筒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流行器具,起初用于放置帽子,后来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的必备陪嫁品,讲究成双成对,要求图案左右一样,正反吻合。手绘纹饰在装饰单个瓷胎时容易一气呵成,而在相同的两个帽筒上要求图案装饰高度一致时,窑工常采用贴花、印花和模印等工艺手法。
浅绛彩瓷是晚清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它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了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浅绛彩瓷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烧成的一种彩釉。

清 同治矾红彩金玉满堂捧盒

清 同治矾红彩金玉满堂捧盒(上部)
此盒造型规整,胎质白细,施透明釉,清澈莹亮,外壁以矾红绘金鱼戏水图案。所绘游鱼姿态各异,窥、穿、依、追,交相呼应。运笔自然流畅,所用彩料红润,色调鲜亮,红白相映,格外醒目。“金鱼”与“金玉”谐音,寓意金玉满堂,表达了对富足生活,吉庆有余的美好祝愿。
矾红彩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用青矾煅烧原料,加定量铅粉为助熔剂,牛胶做粘合剂,用平涂法涂抹在白釉瓷器上的低温釉上彩瓷,亦称“铁红”或“抹红”。矾红是中国传统的彩绘颜料,其色调与彩料细度、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均有密切关系。清代的矾红彩,主要在精致的白瓷上作画,彩料加工精细考究,窑温控制得心应手,所烧器物红白两色相互映衬,明丽鲜艳,装饰效果强烈。

清 同治款黄釉暗花云龙纹盘

清 同治款黄釉暗花云龙纹盘(底款)

清 同治款黄地粉彩龙凤纹碗

清 同治款黄地粉彩龙凤纹碗(底款)

清 同治款粉彩福寿连绵纹盘

清 同治款粉彩福寿连绵纹盘(底款)

清 同治款粉彩锦地开光花卉纹碗

清 同治款粉彩锦地开光花卉纹碗(底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