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动动手指游帅府-主题展览篇“遗珍余韵——文物精品展”
作者:
张氏帅府博物馆
来源:
张氏帅府博物馆,沈阳金融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0-02-15 15:58
【摘要】:
“遗珍余韵——文物精品展”是沈阳金融博物馆的特色主题展览之一,以馆藏的中国古代金银锭收藏系列、中外钱币铸造模具收藏系列和东北近代金融发展史收藏系列等珍贵文物组成。
“遗珍余韵——文物精品展”是沈阳金融博物馆的特色主题展览之一,以馆藏的中国古代金银锭收藏系列、中外钱币铸造模具收藏系列和东北近代金融发展史收藏系列等珍贵文物组成。共计推出110余件各个历史时期的金融货币类文物精品,上起先秦时期,下至北京奥运,时间跨度近三千年,它们或中或西,或金或银,或圆或方,或轻或重,包罗万象,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黄金时代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一直以来,黄金都被视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它曾经发挥过货币的职能,后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主要是作为器饰、宝藏之用。沈阳金融博物馆馆藏的南宋双葫芦印八两金铤是南宋黄金货币中的孤品,而明代十两金锭,大清丙午、丁未年造一两金币,也是非常罕见的货币类文物精品。

战国时期楚国金质“郢爰”(一印)

战国时期楚国金质“郢爰”(一印)

南宋双葫芦印八两金铤

南宋双葫芦印八两金铤

南宋陈二郎十分金一两金铤

南宋陈二郎十分金一两金铤

南宋陈二郎十分金一两金铤

南宋陈二郎十分金一两金铤

南宋陈二郎十两金铤

南宋一两金叶子

南宋一两金叶子

南宋一两金叶子

明代十两金锭

明代十两金锭

明代十两金锭

光绪丁未年造库平一两大清金币

光绪丙午年造库平一两大清金币
白银帝国
中国古代白银最初是作为财富宝藏职能的宝物,逐渐演进成具有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以唐代为开端,白银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崭露头角,宋、元之际已登上历史舞台,从明朝中叶开始,它成为上至朝堂、下到民间的实体货币,引领了其后近500年的金融货币史走向。沈阳金融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庸调银四十两银饼和十两银饼,是目前全国惟一反映唐代租庸调制度的系列文物收藏。

唐代怀集县庸调十两银饼

唐代怀集县庸调十两银饼

唐代五十两笏型银铤

唐代罗江县庸调四十两银饼

唐代罗江县庸调四十两银饼

宋代广州经制银拾两银铤

清代道光十九年三两三槽银铤

清代湖北“江汉关”同治五十两银锭

清末民初“归化城造”“什足”五十两方形银锭

清末民初壹两银锭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