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足不出户了解沈阳历史,共享城市文化——盛京碑林(五)
作者:
沈阳文物古迹保护中心
来源:
沈阳文物古迹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0-02-18 14:42
【摘要】:
盛京碑林陈列馆位于沈阳市皇姑区盛京碑林公园内,占地面积3900余平,大殿、山门及游廊均为仿古建筑。
盛京碑林陈列馆位于沈阳市皇姑区盛京碑林公园内,占地面积3900余平,大殿、山门及游廊均为仿古建筑。
馆内碑廊展出沈阳地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石碑118通,收藏和保存着碑首、碑座及残碑等200余件,其中81通碑为国家三级文物。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庙宇维修、慈善募捐、人物纪事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沈阳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商贸发展、宗教风土等,是研究沈阳地域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重修龙王庙碑

重修龙王庙碑,文物等级为三级,砂岩石质,镌刻时间为清光绪25年(1899)。1985年发现于大东区大东门里龙王庙址。
此碑碑首高52,宽60.5,厚21厘米。碑身高99,宽59,厚21厘米。碑座长77.5,宽46.5,高38厘米。竖式,首身连体,方首抹角,阴刻云龙纹,长方体碑额,额题阴刻楷书“永垂不朽”四字。边框饰行龙云纹。首阴阴刻卷云纹,边框斜线纹,碑阴正中阴刻楷书竖式“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已亥桂月重修”十六字。
龙王庙
龙王庙历史上是官府及民众遇旱祈雨的地方。龙王信仰起源较早,后渐渐遍及中土。龙为灵兽之首,又是炎黄华夏归一的见证,被历代帝王视为君者象征,故古代帝王多次下诏封龙为王,以求社稷风调雨顺。
沈阳的龙王庙在城乡区域有数处。据史料记载:“龙王庙有四,一在外攘门外,……一在观音阁东,……一在抚近门内路北,……一在十二里白塔堡,……”四位龙王庙中地位最显赫者,就是这个,位于大东门内路北临街处的一座(原曾为沈河区沈阳路小学之一部)。一说为雍正元年(1723年)敕建,一说为雍正六年建。全称为“都护丰农龙王庙”。庙内有道光二十五年奉天府尹吉元题写的楹联“在渊在天有功德于民大相东土,时旸时雨通神明之撰平秩西成”,因其“熔铸经语,字字安放得当”,成为沈阳城内名联之一。清末存祠宇二十五楹。
诰赠特黑讷及夫人之碑

诰赠特黑讷及夫人之碑
诰赠特黑讷及夫人之碑,文物等级为三级,镌刻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1985年发现。此碑乃诰赠清初大臣索尼曾祖父母特黑讷及夫人之碑。
此碑为青石质,碑首高77,宽89.5,厚22.5厘米。碑身高169,宽84,厚19.5厘米。碑座长104,宽59,高43.5厘米。竖式,碑首浮雕二龙戏珠纹,首下边框刻如意云纹,碑阳碑阴边框浮雕云龙纹。首阳如意云额框,额题雙线阴刻满汉两种文字—『敕封』二字。碑阳阴刻满汉两种文字,汉字六八字,字径3.5X2.5厘米,碑阴阴刻汉字楷书一二行,全文五百余字,字径1.5X1厘米。
扈世穆诰赠碑

扈世穆诰赠碑
扈世穆诰赠碑,文物等级为三级,镌刻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1985发现。在盛京碑林中年代最早的当属此碑,距今已有364年历史,此碑乃诰赠清初大臣索尼祖父扈世穆之碑。
此碑为砂岩质。碑首高81,宽96,厚33厘米。碑身高181,宽91,厚28厘米。现碑身残,赑屃座无首。碑座残长140,宽85,高57厘米。 竖式,首身连体。首雕刻二龙戏珠,首阳额题雙线篆书『敇建』二字。两侧边框雕刻龙珠云纹。碑阳阴刻满汉合文,汉文楷书竖式四行,全文五十六字,字径四厘米。碑阴阴刻满汉合文,汉文楷书竖式十行,全文五百余字。
索 尼

赫舍里·索尼
以上两甬碑为清顺治皇帝诰赠索尼曾祖父母、祖父母所立。
索尼(1601年-1667年),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有人称其为“大清第一辅臣”。
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因索尼与其父硕色都通晓满语及蒙、汉文字,所以特命硕色与赫舍里·希福一起在文馆做官,赐号"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卫之职。
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顺治亲政,召令索尼回京,官复世职,累进一等伯世袭,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遗诏让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辅政,并指定索尼为辅佐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康熙特授索尼一等公,世袭。
索尼是清初显赫名臣,辅佐四朝立有奇功,因此被皇帝诰封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