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足不出户带您看文物(八)


    清康熙年间,有一种以姓氏命名的铜红釉,因其是由清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
    郎窑红釉是一种高温铜红釉,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又称“牛血红”。其以氧化铜为着色剂,需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烧造过程要求严格,烧制一件成功的瓷器非常困难,在当时郎窑红釉瓷器就十分名贵,民谚中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继康熙年间创烧的豇豆红,今天继续带您看康熙年间创烧的,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十分珍贵的郎窑红釉瓷器。
 
 
瓷器篇
 
 
清郎窑红筒式瓶
 
 
    此瓶为标准筒式瓶,直口,短颈,丰肩,腹壁呈直筒式,腹下微敛,圈足露胎,底无款识,其造型古朴大气,线条简单。
 
 
    瓶口沿镶鎏金铜口,器身为郎窑红釉,釉汁浓稠,下垂于足,色彩鲜艳,于深红中呈现不规则牛毛纹,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郎窑红特色。瓶底为淡色青绿釉,有细碎的开片纹。
 
 
 
 
清郎窑红釉观音瓶
 
 
    此瓶为削口,直颈,丰肩,腹下部内收,再向外撇呈倒置喇叭型,底部为圈足。
 
 
    口内为白釉地,表面为清澈透亮的郎窑红釉,釉下的胎质纹理清晰,有深红色条状胎痕,亦可见釉内的细小裂纹。瓶底为米汤釉底,满布淡黄色细细开片,具有典型的郎窑器特点,底部无款识。此瓶为典型的郎窑红观音瓶,为清宫原藏的瓷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