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辽博讲堂本周讲座预告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
来源:
辽宁省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19-10-25 11:24
【摘要】:
讲座时间: 2019年10月26日下午14:00 讲座题目: “又见红山”展览解读 讲座地点: 辽宁省博物馆佩文斋 主讲人: 周晓晶
讲座时间:
2019年10月26日下午14:00
讲座题目:
“又见红山”展览解读
讲座地点:
辽宁省博物馆佩文斋
主讲人:
周晓晶

主讲人简介:
周晓晶,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理事。1989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201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玉器研究与鉴定,主要从事古代玉器的研究与陈列工作。撰写并发表关于玉器研究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在陆建芳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玉器通史》丛书中,承担了新石器时代北方卷东北部分与清代卷(二册)的撰写工作。曾主持完成《馆藏古代玉器精品展览》、《馆藏明清工艺品展》、《馆藏明清玉器展》和《又见红山》展。
内容简介:
早在距今65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分布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性和与邻区广泛交流的开放心态,走过了1500年发生发展的历程。红山先民创造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独具特色的玉器,证明红山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文明之路,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的文明火花中最耀眼的一束,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一 、生产与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西辽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东北地区森林——草原的自然景观,活跃在这里的红山先民,从事采集、狩猎、捕捞,兼营粟、黍的植物栽培和家猪饲养。在甚为有限的条件下,红山先民创造出绚丽多彩物质文明。
二 、祭祀与崇拜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多处单独或与墓地共存的祭祀址,其中牛河梁遗址分布区内同时建有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群,是最高等级的祭祀遗址。在这些祭祀遗址中还出土了人、动物塑像等与原始宗教崇拜有关的遗物,反映了红山文化已经具有独具特色的礼制体系,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 以玉为葬红山文化墓葬为积石冢形制,随葬品多为玉器,极少见石器和陶器。这种以玉为葬的习俗,与王国维先生认为“礼”(禮)字初意为“以玉事神”的解释高度吻合。说明玉器为最早的礼器,红山文化玉器是玉礼器的典型代表。四、 红山之路红山文化在继承本地区前红山诸文化和相邻地区较早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与同时期的其他考古学文化广泛交流,走出了以祭祖与祭天为主、祭祀建筑规范化、礼仪制度化的红山之路,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后世的礼制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
每次讲座前十分钟停止入场
请观众朋友们有序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