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Information
陈列展览 /
Exhibition
文物交流信息 /
Interflow
文物保护 /
Protection
政策法规 /
Regulations
文创展示 /
Creative writing
文物鉴定 /
Identification
“沈阳故宫讲坛”2019年第七讲《礼仪之邦 礼乐至上——清宫乐器的制作与使用》
作者:
沈阳故宫博物院
来源:
沈阳故宫博物院
发布时间:
2019-05-05 12:31
【摘要】:
“沈阳故宫讲坛”2019年第七讲《礼仪之邦 礼乐至上——清宫乐器的制作与使用》专题讲座,5月6日(周一)上午9:30将在沈阳故宫西朝房开讲。
“沈阳故宫讲坛”2019年第七讲《礼仪之邦 礼乐至上——清宫乐器的制作与使用》专题讲座,5月6日(周一)上午9:30将在沈阳故宫西朝房开讲。
本次讲座由沈阳故宫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理主讲。

李理,沈阳故宫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多年从事清史、清代宫廷史、满族历史与文化、清朝宫廷文物等研究工作,尤其在绘画研究方面,更为深入。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合著十余部,较有影响的著作有《清宫侍卫》《皇亲国戚》《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书画揽胜卷》《沈阳故宫珍宝》《清代官制与服饰》《白山黑水满洲风:满族民俗研究》《清朝前史》《紫气东来: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绘画研究》等,另外参与编撰(任副主编)《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等文物图录,参与编纂《新编满族大辞典》《关东文化大辞典》《沈阳故宫大辞典》等著作。在大陆和台湾地区清史界、博物馆界及清宫文物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著称。在封建社会,最能体现“上国礼仪”的,一是规范人们思想与行为的“礼制”;二是将这种礼制以物化形式展示出来的服饰和“礼乐器物”。封建社会最早的礼制形成于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后为统辖诸侯,以“礼乐制度”治国,其后这种形式即成为各封建王朝的主基调。由是而言,传承至今的古代宫廷礼器与乐器,乃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缩影与典型器物。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宫廷礼仪制度、礼乐器物制作与使用方面,集历代王朝之大成。凡皇帝参与典礼、祭祀、宴飨、征伐、丧葬、赏赐、册命等活动,均要按制而行,陈设礼器、乐器宣示中外,以此表明天子的身份、地位与尊贵,宫廷礼乐器物实际成为国家政治、礼制的标志物。

今天,世界上虽然有共和制、联邦制、君主立宪制等多种政体,但各国的国家礼仪活动中大多保留了“礼乐”形式,在欢迎别国首脑、政要以及国家举行的重要会议、典礼仪式中,众多的乐器、指挥棒等器物依然发挥其作用。究其实质,均应是古代传统礼仪的延续,说明即使在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礼乐器物仍具有特殊属性,成为体现国家礼制和权威,体现人们社会地位的专用工具。


本次讲座为公益讲座,讲座的地点是在沈阳故宫西朝房,欲参加讲座的市民请于5月6日上午9:30之前有序入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