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讲坛”2019年第一讲“清代‘中国’辨析”


 1月21日,“辽海讲坛——沈阳故宫学术讲坛”2019年第一讲在沈阳故宫西朝房开讲。此次讲座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研究员主讲,题目为《清代“中国”辨析》。沈阳故宫博物馆相关业务人员与来自社会各界的历史爱好者们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名称的来源与发展。介绍“中国”一词源于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并通过引用《尚书》《后汉书·郡国志》等相关文献,介绍不同时期的“中国”范围。第二部分,清代“中国”新概念。强调清代完善边疆治理体系,扩大了中国版图,并基本确立了现代中国疆域范围。第三部分,清代改变了中国。指出清代改变了民族观念,自皇太极开始,放弃华夷之辨,主张“满汉一家”。康熙三十年(1691)“多伦会盟”基本解决外蒙古问题,同年五月弃用长城,此后“天下一家,中外一视”。讲座中李治亭研究员强调要客观看待清代中国,正确认识清史,汲取清史中的正能量,为改革发展开拓新思路。
      本次讲座,李治亭教授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为现场观众讲授了清代“中国”辨析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内容详实、观点鲜明。李先生学术视野开阔、治学态度严谨,史料搜集与运用娴熟、全面,为我馆研究人员树立了榜样。